結合設計經驗與營銷實踐,提供有價值的互聯網資訊
發布日期:2022-03-08瀏覽次數:692 來源:福州晚報
楊慧在實驗室做實驗。
她教書育人30年,她是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創新創業的領頭羊、鄉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她擁有20項專利技術……今天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讓我們和記者一起走近“福州最美女科技特派員”楊慧。
近日,在福建鴨嫂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里,記者看到一排排機械化的鴨舍井然有序地運行著,喂食、供水、清理鴨糞、撿蛋、運送鴨蛋等工作全部實現自動化。
鴨舍采用先進的智能控制系統,舍內溫度、濕度相對恒定,鴨子生活在最舒適的溫度里;鴨蛋受斜坡重力作用滾到集蛋筐中,籠子底部與鴨蛋直接接觸面干凈,也不會接觸到鴨糞,降低了鴨蛋受污染程度,有利于延長鴨蛋的保質期;封閉式傳送帶收集糞污并轉運至處理車間,經無害化處理后生產有機肥,養殖廢水經無害化處理后輸送到消納地作為肥料還田利用……
“每個飼養員管理鴨子的數量,由平養模式的5000只左右提高到2萬只以上,勞動生產效率提高4倍以上?!睏罨鄹吲d地說。
楊慧是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福建省、市兩級科技特派員。這是楊慧與企業共同研發的智能化蛋鴨生態養殖技術,目前已在全省推廣、應用。
楊慧介紹,智能化蛋鴨生態養殖技術在機械化設施化籠養、智能化自動化飼養、糞污資源化利用、蛋品質量安全和經濟效益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該技術被列為2020年省農業主推技術。
同樣在2020年,在我國明令禁止在飼料中使用抗生素的背景下,楊慧開展了蛋品“無抗化”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推廣,通過合理應用益生素、酶制劑、植物提取物、免疫增強劑組合提高動物免疫功能和疫苗免疫效果,讓蛋品安全、蛋雞安全生產、環境保護落到實處。
通過生態養殖,不僅養殖成本降低了,蛋的品質也提高了。楊慧的技術讓雞鴨孵出致富“金蛋”。
2017年,楊慧參與創立動物保健與食品安全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她擔任中心主任期間,指導中心企業進行抗腹瀉基因純合種豬產業化、疫病凈化等研究,解決行業關鍵技術問題,幫助100多家養殖場進行疾病防控技術產業化推廣,累計推廣生豬3萬多頭,產生6億多元經濟效益;指導中心企業實現雞法氏囊素注射液(一類新藥)、豬脾轉移因子注射液(三類新藥)2項新藥技術轉讓,技術轉讓收益800萬元,制品可提高動物免疫功能和疫苗免疫效果,每年為企業創造至少6000萬元產值,對畜牧業發展意義重大。
52歲的楊慧,如今還活躍在鄉村田間地頭、畜牧企業廠房,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作為福建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專家,她每年開展專業技術專題培訓3000人次以上。(記者 梁凱鴻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