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設計經驗與營銷實踐,提供有價值的互聯網資訊
發布日期:2022-03-14瀏覽次數:576 來源:福州晚報
曾永毅副院長在項目啟動會上致辭。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有一個沒有實現的愿望,那就是“把中國肝癌大國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
為貫徹世界衛生組織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號召,響應國家“健康中國2030”規劃的要求,也為努力實現吳院士的目標,13日,由福州市衛健委、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主辦的“福州市乙/丙肝、肝癌早篩項目啟動會”在福州舉行。項目啟動后,首批30萬份快篩試劑將陸續發放到六城區,福州18歲以上人群可根據各社區衛生機構具體安排,自愿參加免費篩查,做到“應篩盡篩”,實現“應治盡治”。
福州18歲以上人群近60萬人感染乙肝
“我們啟動這個早篩項目,旨在構建肝病醫防協篩查診斷、免疫預防、治療隨訪從一級預防到三級預防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防治模式,達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治愈,造福廣大群眾。”孟超肝膽醫院曾永毅副院長介紹,福建省是病毒性肝炎、肝癌高發地區,人群中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流行率近10%,約400萬HBsAg攜帶者,慢性乙肝患者(HBV)及乙肝病毒攜帶者基數大,由乙肝感染導致的肝硬化、肝癌等成為福建最主要的疾病負擔之一。
曾永毅副院長說,福州18周歲以上人群616.86萬,近60萬人為乙肝感染者,約18萬人需規范化地評估與治療。因此,通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有效、精準的乙、丙肝和肝癌早篩工作,加大力度發現高風險人群,進而提高診斷率和治療率,是當下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點任務。
免費早篩 做到“應篩盡篩”
據介紹,該項目的內容主要分為5部分:加強宣傳,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參與率;開展培訓,提升基層衛生機構的肝炎防控能力;免費早篩,做到“應篩盡篩”;雙向轉診,做到“應治盡治”;以及母嬰阻斷和疫苗接種、補種。
“免費早篩方面,首批30萬份乙/丙肝快篩試劑將陸續發放到六城區的社區衛生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孟超肝膽醫院肝內科黃祖雄主任醫師介紹,在知情同意、保護隱私的前提下,通過社區鼓勵年滿18周歲及以上人群進行乙、丙肝免費快速篩查,做到“應篩盡篩”。特別是,動員肝病和肝癌患者家庭成員、乙肝預防接種失敗者等重點人群開展免費篩查。對于初篩陽性、肝癌高風險的,通過轉診進行規范化評估和診療,實現“應治早治”。
“過去乙肝的治療費用比較高,現在治療費用一個月最低只要6元。人們完全有能力控制乙肝病情,避免朝著肝硬化肝癌發展。”黃醫生表示,在專科醫院診療后病毒穩定的患者即可轉至基層醫療機構,就近取藥、復診,避免舟車勞頓。他表示,還將建立肝病診療信息聯動平臺,由專科醫生與基層醫生聯合為患者進行全疾病周期的健康管理。
市民何時能進行免費早篩。黃主任表示,可根據所在社區通知,篩查時采集的是指尖末梢血。
熱點問題答疑解惑
項目啟動會上,針對一些熱點問題,肝病專家們也進行了答疑解惑。
問:丙肝比較少聽說,為何要早篩?如何預防?
孟超肝膽醫院科教科鄭玲科長:丙肝是一種隱匿性很強的肝炎,目前還沒有疫苗可預防。當前,公眾對丙肝普遍存在認知率低、就診率低和治療率低的問題,而該病毒危害卻不小。感染丙肝病毒后,大約80%的患者會發展為慢性肝炎,如果不早些發現,接受規范治療,進展為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很大。
目前,經過規范的抗病毒治療,丙肝是可以治愈的,就算是進展到肝硬化晚期,經過規范治療,也可以緩解病情,改善生活質量。
丙肝和乙肝的傳播途徑類似,都是通過母嬰、性、血液等。在預防上,建議拒絕毒品;杜絕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輸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不與他人共用針具或其他文身、穿刺等工具;不與他人共用剃須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個人用品;避免不安全性行為。
問:乙肝媽媽怎樣做,才能生出一個健康的寶寶?
黃祖雄醫生:患有乙肝的準媽媽不用焦慮,可以生出健康寶寶。目前,我國乙肝母嬰阻斷的方案已相當成熟,母嬰傳播率降至6%。但仍需要注意的是,在HBeAg陽性高病毒載量孕婦中,母嬰傳播率仍高達11%。而在部分基層醫院,對于此類孕婦可在妊娠期接受抗病毒干預,以此來提高母嬰阻斷的方法了解還不夠,需加強培訓。
最新的《阻斷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臨床管理流程(2021)》建議,HBV DNA達到一定水平的乙肝孕婦,經知情同意后,可于妊娠28±4周給予替諾福韋(TDF)進行抗病毒治療,這樣能將母嬰傳播率進一步降低。(記者 陳丹/文 石美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