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網站建設>網站新聞>福州新聞

        福州生態搬運搬些啥——看濱海新城的綠色創新實踐

        發布日期:2022-03-07瀏覽次數:639 來源:福州日報

        眼下,正是福建山櫻花的盛花期。400株福建山櫻花在濱海新城的海風中不時抖落下粉紅色的花瓣,給這片熱土帶來春的氣息。這片扎根濱海新城道慶路的櫻花園,去年3月建成。

        “櫻花園是利用距離海岸線不足1公里的戰略留白地打造的,樹種生長情況將決定在濱海新城大部分地區種植福建山櫻花是否成為可能。”福州新區集團權屬企業新投生態公司該項目負責人鄭圣韜說。

        除了在濱海新城戰略留白地進行苗木培育,濱海新城的建設者還把項目區域內翻出的土運進菜地、移走的樹栽進苗圃。這樣的生態搬運,守護著濱海新城的生態資源。

        原生苗木收儲 守住鄉土記憶

        “濱海新城立地條件較差,植物想要在這片土地茁壯生長,就需要有強韌的生命力來適應濱海的氣候。其中,濱海新城土生土長的原生樹種是我們首先要保護的綠色資源?!编嵤ロw說。

        原生樹木,承載著濱海新城這片土地的記憶,也在基因里記錄著土地的氣候特點。因此,湖井路、濱江濱海大道、CBD、環湖路二期等項目動建前,建設方都會提前遷移區塊內的樹木,交由新投生態公司進行苗木收儲。

        “苗木收儲一方面給樹木提供暫居的空間,一方面為壯大濱海新城的綠色力量做好儲備,在此過程中我們會精心地栽培復壯,提高苗木收儲的成活率?!编嵤ロw介紹,現在苗圃里已經收儲了榕樹、南洋杉木、荔枝等原生樹木1800余株。

        對打造一座森林城市來說,以榕樹、樟樹等品種為主的原生樹種稍顯單調,要增加樹種的豐富度和觀賞性,就需要引入一些包括福建山櫻花在內的外來樹種來擴充“后備軍”。即便引入外來樹種,也要因地制宜挑選抗風能力強、耐鹽堿的外來苗木,先行在苗圃內進行育種和優化,以期優化樹種結構,進而增強濱海新城的生態韌性。

        目前,新投生態公司已在新城戰略留白地規劃種植約5000株榕樹、樸樹、烏桕等骨干樹種,為“暑不張蓋”的生態愿景蓄力。

        耕地表土剝離 良田異地重生

        去年7月15日,陽光學院濱海校區開工時,施工人員先做的是剝離耕作層。這一片將用于教書育人的土地原來是孕育農作物的耕地,長年累月的耕作,讓耕地表層土壤凝聚著肥沃而優質的精華。怎樣才能讓土壤的精華既能保存下來又能迅速推進項目建設?答案是給這些耕作表層土壤“搬家”。

        “在正式進行項目建設之前,我們會請來專業的檢測機構為土壤進行質量檢測,土壤中含有的礦物質、有機質和微生物的成分和數量等信息,是我們最終剝離時的重要參數。”鄭圣韜告訴記者,此次陽光學院濱海校區剝離了53.74畝耕地的表層土壤,其中一部分已經送往首占鎮、羅連鄉方厝村,剩余未利用土壤儲存在沙尾堆場,留待后續利用。

        其實濱海新城的耕地表土剝離工作早在2018年就已經開展,工作啟動以來共剝離1502.88畝耕地的優質表層土,協助長樂區10余個鄉鎮開展再利用項目1600畝,已驗收入庫產生289畝旱地變水田的指標。這一工作的經驗機制得到省自然資源廳認可,并在全省范圍內推廣。

        受益的村民對這一機制贊不絕口。長樂區文嶺鎮山邊劉村的20余畝耕地覆蓋了優質的耕作層土壤后,原先只能種些地瓜的旱地如今可以種上經濟價值高的瓜果蔬菜。不少村民感嘆:“在同一片地里種菜,能種的作物多了,產量也大大提高了。”

        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創新實踐還在濱海新城里繼續。“將生態資源保留、轉化,創造的是長期價值,是濱海新城可以長久念下去的‘生態經’,也是實現社會、生態、企業的價值最大化的長遠之道。”新投生態公司生態開發部經理趙飛說。(記者 林奕婷)

        以上是由福州網站建設的小編為你分享了"福州生態搬運搬些啥——看濱海新城的綠色創新實踐"文章,如果你在這方面有什么問題,隨時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185238902@qq.com
        福州新聞有關的文章
        如果您有什么問題,歡迎咨詢我們客服! 點擊QQ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