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設計經驗與營銷實踐,提供有價值的互聯網資訊
發布日期:2022-11-21瀏覽次數:599 來源:家在鼓樓微信
鼓樓區制定出臺《鼓樓區克服疫情影響決勝年末收官戰行動方案》,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統籌推進六大專項行動,成立六個工作專班,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努力克服疫情影響,決勝年末收官戰,推動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最美窗口”。
主要措施共計40條,具體如下:
科學精準防控專項行動
1.筑牢“外防輸入”屏障。堅定不移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嚴防疫情輸入風險,落實重點機構、重點場所、重點人群管控措施。
2.織密“無疫社區”防控網絡。深化“無疫社區”創建,科學合理設置并管理好行業網格和小區網格,引導各方力量共同參與,不斷夯實疫情防控和基層社會治理基礎。
3.深化社會面和重點行業管控。嚴格落實重點行業、重點區域“場所碼”掃碼查驗等防疫措施,持續夯實重點人員底數,督促重點人員按規定頻次做好核酸檢測。
4.推動常態化核酸檢測規范化。統籌謀劃、動態調整轄區常態化核酸檢測工作方案,強化“采、送、檢、報”各環節銜接。合理布局采樣點,方便市民就近就便采樣。
強產業穩增長專項行動
5.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聚焦“5+2”重點產業鏈,扎實服務各產業鏈鏈主企業。加強供應鏈服務保障,完善重點企業復工達產“白名單”制度,盡量減少疫情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
6.推進工業穩步增長。力爭全年培育20家以上創新型中小企業。實施技改擴能計劃,支持企業實施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綠色化升級改造,指導企業申報2023年省、市重點技術改造項目。扎實推進“榕升計劃”,力爭全年新增納統工業企業10家。
7.推動建筑業增產增效。積極走訪重點建筑業企業,推動建筑業企業降本增效。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用好省、市建筑業龍頭企業扶持政策,力爭全年新增納統建筑業企業9家。
8.促進服務業提質擴容。持續夯實服務業主體地位,開展服務業穩規(限)行動。全面落實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相關政策,聚焦接觸型服務業,幫助行業加速回暖。加快平臺經濟集聚發展,打造一批供應鏈平臺品牌,全年新引進平臺經濟項目5個、平臺納統金額達450億元。力爭全年新增限上商貿、規上服務業企業超100家。深入實施“榕樹計劃”,開展“險資入榕”工作,鼓勵金融機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9.推動企業減虧達產。深入開展“千名干部進千企”等專項行動,加大政策的宣傳解讀力度,加強要素保障,力爭規上工業減產面、限上商貿業和規上服務業負增長面均控制在25%以內。
10.堅持創新驅動引領。大力推動科創走廊建設,加速在談新能源產業項目順利落地,新引進5家規模以上企業入駐人工智能加速中心。高水平打造海洋經濟科創高地。實施R&D穩增計劃和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突破750家,企業R&D經費投入總量突破26億元,全年新增各類研發平臺、雙創載體8個以上。
11.實施園區標準化深化行動。加快園區“共享區”建設,加快建設高端產業集聚、服務體系健全、基礎配套齊備、土地集約利用的高質量產業園區。全年力爭完成數字經濟產業創新中心、聚春園·熙悅薈等9個項目建設。
抓項目擴投資專項行動
12.提速重點項目建設。深入開展“項目攻堅落實年”行動,適時開展第四季度集中開工活動,力爭第四季度完成省市重點項目投資38億元。全年完成127個重大建設項目提速攻堅,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發展支撐。
13.深化項目前期攻堅。深化“放管服”改革,跑出審批“加速度”,第四季度確保完成審批前期節點69個。有序推動第二、三季度新謀劃的億元以上項目前期工作,力爭第四季度再提前開工項目5個。
14.全力推進征遷交地。第四季度力爭完成征遷項目5個、交地項目4個,完成征遷戶數75戶、面積1.44萬平方米。
15.加強項目謀劃儲備。以數字技術、海洋科技為突破,圍繞基礎設施、重點產業、重大民生等領域,“無中生有、有中生新”,精準謀劃和儲備一批重點項目。
16.全面加速招商引資。開展重大項目招商落地攻堅行動,聚焦7條主導產業鏈集中攻堅。聯合省、市級招商推介平臺,大力開展“云招商”,力爭全年新引進高能級產業項目200個。
17.用好政策資金工具。積極向上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設備采購專項貸款貼息等資金和政策支持,謀劃一批大項目、好項目。依托朱紫坊基金港,進一步暢通政金企對接渠道。充分發揮產業基金撬動作用,推動與金融機構在投貸聯動、企業扶持等方面合作。鼓勵園區適時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形成存量資產和新增投資的良性循環。
促消費穩市場專項行動
18.激發消費活力。舉辦鼓樓區“八閩美食嘉年華”“東成西就·雙城季”等系列促銷活動,全年開展活動達500場以上。結合推廣數字人民幣,鼓勵線上線下融合,持續釋放消費潛力。增強大眾消費體驗,用好“樂福游”數字文旅平臺,擴大“福”字號產品消費。
19.擴容消費載體。深度挖掘“商圈經濟”“夜間經濟”潛力,持續升級東街口、福州萬象城“雙核”商圈,力爭打造雙百億商圈。重點提升達明美食街、M17不夜城、勺園文創園,高標準打造開放式街區“熙街口”。
20.提振文旅市場。積極培育民宿等旅游新業態,完善烏山、冶山等風景名勝區消費場景,推出烏山茶香文化步道等特色文旅項目。深化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
21.推動企業產銷對接。鼓勵大型企業將中小企業納入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引導龍頭企業與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企業開展“手拉手”活動,對符合條件的“手拉手”活動給予補助。鼓勵高端精品會展落地鼓樓,按照《鼓樓區推動高端會展業發展五條措施》給予相應資金扶持。
22.穩定外資外貿。持續提升外商投資環境,用好福州市展位費補助政策,支持鼓勵外貿企業參加福品博覽會。密切跟蹤全區進出口前20強企業運行情況,實行“一企一策”精準服務。
23.提升出口信保服務。鼓勵有條件的保險公司為我區外貿企業提供優質出口信保服務,不斷擴大短期出口信保承保規模和企業覆蓋面。梳理一批有潛力的重點出口增量企業,提高企業出口投保限額。
24.鼓勵拓展境外市場。引導企業通過中歐班列拓展對外貿易新通道。鼓勵全區外貿企業參加省、市牽頭組織的組團招商活動,并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組團赴境外參展、拜訪客戶的相關費用予以補助。
優服務惠企業專項行動
25.全面落實減稅降費。精準實施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確保各類市場主體應享盡享。優化稅費優惠“免申即享”服務,推廣“自行判別、網上辦理、申報享受”辦稅服務。
26.加大金融紓困力度。推動轄區銀行落實第八期中小微企業紓困增產增效專項資金貸款政策。鼓勵各金融機構推出特色金融產品,加大金融紓困力度。加強轉續貸服務,引導各金融機構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不得隨意調降信用等級和風險分類,支持企業渡過難關。
27.減免市場主體租金。繼續按照國家及省市出臺的國有房屋租金減免政策做好承租國有房產租金減免工作,鼓勵大型商務樓宇、商場、園區等各類市場運營主體為實體經營的承租戶適當減免租金。
28.降低市場主體經營成本。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服務力度,對受疫情影響的相關企業,宣傳落實用電、用水、用氣“欠費不停供”政策,緩繳期可延續至年底。強化水電氣費專項執法檢查,切實減輕企業經營負擔。
29.推動企業穩崗穩工。繼續實施并優化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大型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按比例返還。擴大公益性崗位供給,對符合開發B類公益性崗位的轄區企業,給予相關崗位補貼。
30.落實社保緩繳政策。做好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緩繳養老等三項社保費政策宣傳工作,主動幫助市場主體落實緩繳政策。
31.鼓勵企業開展技能培訓。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組織職工開展崗前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企業直補培訓、新型學徒制培訓,按規定給予補貼。支持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培訓,并按規定給予職業技能培訓補貼。
32.支持企業引工用工。繼續開展“好年華·聚福州”“直播帶崗”等系列活動。落實福州市人才儲備政策,為應屆畢業生按規定發放一次性補貼。實施農民工入榕行動,與云南曲靖市沾益區等地新建勞務協作基地,推動勞動力向我區規范有序輸轉。
33.優化提升涉企服務。優化網上辦事服務,提高“網上辦”“掌上辦”覆蓋范圍,持續提供線下全流程代辦服務。依托海絲中央法務區福州片區法務平臺,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加強企業信用服務,對疫情期間出現的失信行為,幫助開展審慎認定。
保安全促穩定專項行動
34.積極防范金融風險。常態化開展防范非法集資、風險警示教育等工作,營造“群防群治”社會氛圍。持續推廣非法集資舉報獎勵機制,重點加強涉嫌非法集資企業風險線索排查,穩妥有效化解金融風險,維護良好金融生態環境。
35.促進房地產良性發展。持續開展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加強房地產企業監管,對發現存在風險點的項目,設立項目資金共管賬戶,促進房地產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36.做好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強化形勢分析研判,及時掌握市場需求和價格波動情況,指導大型商超在節日及疫情防控期間適時增加生活必需品儲備。全力支持保供企業升級優化供應鏈體系,有效保障居民的“菜籃子”“米袋子”。
37.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持續推進食品安全“兩個責任”、ABCD包保制度等落實落細落地。按照“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開展食品風險隱患排查。積極推進“三清單一承諾”重點任務,有效構建全方位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嚴防嚴管嚴控校園食品安全風險,切實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38.強化民生兜底保障。落實落細困難人群主動篩查機制,進一步聚焦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主動實施救助幫扶。落實基本生活救助適度擴圍政策,保障低收入群體生活需求。加快推進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打造“一刻鐘”社區養老服務圈,推動長者食堂·學堂提質擴面。
39.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緊盯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燃氣等重點行業領域,加強企業復工復產督查檢查,強化安全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堅決防范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
40.做好安定穩定工作。堅持信訪源頭治理和前端化解,加強社會治安綜合防控,暢通群眾反映問題渠道,加強各類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本方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來源:鼓樓區發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