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設計經驗與營銷實踐,提供有價值的互聯網資訊
發布日期:2022-03-09瀏覽次數:730 來源:福州日報
“我真想當一名殘疾人運動員,為國爭光!”4日晚,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福州智力殘疾人小麗(化名)早早地端坐在電視機前,一邊觀看開幕式一邊憧憬著。
“女兒能夠過上正常人的生活,變得自信、自立、自強,多虧了她陳爸近10年的關心幫助!”小麗的媽媽林女士說。
林女士所說的“陳爸”,是福清監獄專職心理咨詢師陳遵凌。
一名監獄民警是如何成為這名26歲腦癱女孩“干爸”的?事情還得從2013年夏天說起。
現年46歲的陳遵凌經常參加一些福州和福清的公益志愿服務活動。一次,他在福州一家心理咨詢機構開展義務咨詢時,遇到了林女士母女。
陳遵凌通過觀察、交流發現小麗自卑內向,由于智力低下,語言表述欠缺,內心積壓的負面情緒,讓她脾氣十分暴躁。
掌握了小麗的心理狀況,才能有的放矢、對癥疏導。
陳遵凌讓小麗大喊,以發泄心中的情緒;與她“煲電話粥”,每天一聊就是一兩個小時,耐心聽她傾訴和表達;讓她畫畫,將內心世界展示在畫上。
起初,小麗在紙上胡亂涂抹,重重的落筆和混亂的構圖,讓陳遵凌進一步走進小麗的心靈深處。
“你上點顏色,想涂什么顏色都可以!”陳遵凌鼓勵她。
于是,紅色、黑色、灰色成了小麗畫圖的主色調。
陳遵凌知道,從心理學的角度判斷,這兩種顏色代表著焦慮、抑郁。經過平時的電話聊天和畫畫上判斷,陳遵凌覺得,孩子心事重重。于是,他側面向林女士及其爺爺奶奶了解,發現近期小麗經常將自己關在洗手間里尖叫,并有自殺傾向。
小麗家人在佩服陳遵凌心理洞察能力的同時,寄希望于陳遵凌。陳遵凌經過不斷交流引導,讓小麗走出心理陰影,并想認他為“干爸”。陳遵凌欣然答應。
從此,小麗對這位“陳爸”更加依賴,常常向陳遵凌要錢。陳遵凌既不想慣著她,也不想讓她失望。于是,他總是變著法子,讓她享受收獲的感動和喜悅。
比如,陳遵凌讓她畫畫,畫簡單的棒棒糖、畫心中的美景,每次畫好,陳遵凌的微信紅包總是如期而至。雖然小學沒畢業,但自信激發了她的詩興,看著并不通順的詩句,陳遵凌繼續用小小的紅包作為獎賞,用一句句“加油!”“你真行”等溫暖的話語,給她希望和力量。
于是,小麗開始一次次向“陳爸”坦露心跡。一次,她暗戀上了一個同樣殘疾的男孩,卻因羞澀而不敢表白,男孩的突然去世,讓小麗十分苦惱。面對她的傾訴,陳遵凌積極開導:你就把這份美好留在心靈深處,讓它激勵自己去追求更多的美好生活。
林女士的病急亂投醫,給小麗造成壓力,陳遵凌就耐心地做林女士的工作;得知小麗的父親在福州某監獄服刑,陳遵凌試著讓其寫信、送禮物給孩子,解除女兒長期見不到父親、缺失父愛的煩惱,也讓林女士夫婦瀕臨破裂的感情得到維系。他還帶小麗一起去閩侯、福清等地游玩,在相處中幫助排解心理問題……
“這些年來,他把我女兒當成了他的女兒,我們無以為報。遇到這樣的好人,更是我們的福氣!”林女士感動地說。
“現在大家生活條件好了,但在心理上給他們及時疏導,更能提升他們的幸福感。”陳遵凌介紹,2015年,他在福清成立了一支心理咨詢志愿者隊伍,專門為留守兒童、婦女、孤寡老人等社會弱勢群體免費提供咨詢服務,目前已經服務上千人次。他曾獲評“福建省首屆最美監獄人民警察”“福建好人”等稱號。(記者 張鐵國)
以上是由福州網站建設的小編為你分享了"福州這個“陳爸”很暖"文章,如果你在這方面有什么問題,隨時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