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設計經驗與營銷實踐,提供有價值的互聯網資訊
發布日期:2022-03-16瀏覽次數:611 來源:福州日報
核心提示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強調,要在創造高品質生活上實現更大突破。一年來,福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實施“溫暖榕城”行動,各級財政用于民生支出740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9.9%,在辦好民生實事、爭創文明典范、治理現代化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長者食堂開在家門口,養老更貼心!”
“醫療‘國家隊’來了,看病更安心!”
“老舊小區改造好了,居住更舒心!”
過去一年,透著欣喜的聲音越來越多,惠及百姓的消息接連不斷。習近平總書記“希望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的殷切囑托在榕城大地落實,一顆顆人民至上的種子,結出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全國首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城市等豐碩果實,一幅幅“溫暖榕城”的生動畫面,構成治理有序、人民幸福的高品質生活五彩畫卷。
鼓二小學生在教學樓頂體驗開心農場。記者 池遠攝
民心之舉
提升生活品質
民之所憂必念之,民之所盼必行之。一項項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實事,為福州打造高品質生活持續“加溫”。
“著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福州努力讓老年人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
“只要步行2分鐘,花10元錢,就能吃上‘一葷兩素一湯一飯’,太方便了!”飯點一到,家住鼓樓區融僑錦江D區的鄭柳鴻便下樓前往對面的長者食堂,這已成為她生活中的暖心事。
如今,120多處長者食堂年均供餐服務270多萬人次。解決老人用餐問題的同時,拓展出的“食堂+學堂”助餐助學服務,進一步滿足老人文化娛樂服務需求。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福州在落實“雙減”政策中實現立德樹人更有力度。
一校一策,交出亮眼的“雙減”答卷:在洪山小學,課后服務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作業輔導;在鼓樓第二中心小學,合唱、足球、管弦樂等豐富多彩的校內社團課程讓孩子們樂在其中;在群眾路小學,書包“瘦身”、作業“減量”給孩子們的身心減負……課內學生做“減法”,課外老師做“加法”,苦練內功、精心教研帶來愈加優質精彩的課堂。
“空出來的時間可以安排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了!”“我們家長也不用‘陪讀’到深夜了。”福州教育工作者辛勤投入,受到學生和家長的肯定。
“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還是人民健康”,福州加快補齊醫療衛生短板。
完成我省首例混合現實技術引導下功能區腦腫瘤切除術;為嚴重臂叢神經損傷的南平市民實施手術,此類患者不用再出省,“家門口”就可治愈……去年開診以來,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大招”頻出,讓群眾就近享受醫療“國家隊”的高水平服務。
為了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福州率先探索“集成化醫改”,在人事薪酬、財政保障、分級診療等醫藥衛生全領域構建12個體系,實施48項改革任務,生成183個工作項目,以優質醫療資源持續為群眾提供“醫”靠。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多渠道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高質量推進舊屋區、老舊小區改造……更多群眾關切的焦點、難點、痛點問題,都在一個個民心之舉中得到積極回應,讓福州的幸福生活更有質感。
蒼霞新城社區綜合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改造提升。記者 葉義斌 攝
文明之花
綻放“溫暖榕城”
人民城市為人民,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清單”,就是文明城市創建的“責任清單”。
人民城市人民建,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沖鋒號”吹響,匯聚起蓬勃的文明志愿力量。
去年起,福州持續推進“溫暖榕城——志愿服務‘五化’建設”行動,志愿服務規范化、規模化、專業化、制度化、品牌化建設不斷強化,志愿服務熱潮涌動。
聚焦“老”,“五助五送”養老志愿服務活動走進城區鄉村、大街小巷。福州特有的“拗九節”當天,年過七旬的中山社區居民黃培欽和老伴喝著志愿者送上的福粥,接過社區送的鮮花、太平面,收下孩子們制作的剪紙福畫,笑著說:“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我們很高興。”
聚焦“小”,福州不斷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全國開展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的50個試點縣(市、區)之一,福清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與鄉村文化教育、關愛未成年人等工作緊密結合,去年7月以來共造福2000多名農村少年兒童。
聚焦“弱”,關心關愛弱勢群體的志愿服務活動廣泛開展。福清市港頭鎮東翁村的八旬孤寡老人翁歞歞家中意外失火,房屋成了殘垣斷壁,萬元現金化為灰燼。困難當頭,“中國好人”薛建波和他的“日行一善”志愿者服務隊不僅送來棉被、大米、慰問金,還幫忙搭建新房,讓老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志愿服務活動層出不窮,真誠奉獻的身影不斷涌現——退休不退崗,20多年來走街串巷義診的87歲醫師呂云娥,日前獲評第七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十年如一日,熱衷傳播閩都文化的志愿者方杰,去年入選“中國好人”……
一盞盞明燈引領下,福州注冊志愿者已超140萬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實現全覆蓋,成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11592支,惠及群眾700多萬人次。
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眼下,千場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還在如火如荼進行,百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示范陣地提檔升級,文明之花遍地綻放,城市之暖在心間傳遞。
賴璇莉/制圖
福州之治
守護萬家安樂
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應有之義。
過去一年,福州以技術賦能、機制創新,持續推動城市治理現代化,以安全的環境、精細的管理、貼心的服務,實現廣大群眾安居、宜居、樂居。
多元共治讓社會和諧穩定,群眾更安居。
“多虧你們調解,這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真的鬧上法庭也傷感情。”家住福清沙埔鎮的老楊和鄰居老陳因修圍墻“結下梁子”,鄉賢調解員迅速介入。經過多方多輪調解,兩人握手言和。
積小安為大安,過去一年,越來越多的力量攜手夯實平安福州之基。高舉黨建紅旗,福州廣泛建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黨建聯動體系,一支支扎根一線的黨員突擊隊畫出“黨建+平安”同心圓;推進訴前調解,福州建成調解工作室230個、行業專業性調委會398個,調解成功率達99.9%;訴非聯動中心與法官工作室遍布大街小巷,促進社會和諧。
數字賦能讓城市運行有序,生活更宜居。
路燈不亮、井蓋丟失、路面積水……在福州,這些城市運行中的大小“病癥”都能第一時間發現和解決,這多虧了數字城管系統。
系統將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的問題編織成一張大網,對接全市477個處置責任單位,以網格員與前端的智能終端為“神經末梢”,形成縱覽全局的“中樞”,第一時間處置應對。伴隨技術迭代,城市運行變得更“智慧”。一年來,依托城市大腦,智慧停車、智慧社區等一批應用場景將數字溫度帶給更多市民。
優化機制讓民意表達通暢,市民更樂居。
“感謝你們的快速處理,終于能睡個安穩覺了!”日前,有市民在福州市12345平臺投訴雙豐花園垃圾轉運桶噪聲,臺江區洋中街道辦事處當天處置妥當、給出反饋,獲得點贊。
為及時回應群眾關切,12345平臺接通1200多家聯動單位,覆蓋各級,所有訴求及時批轉受理,并設置辦理期限,對于訴求權屬不清的問題指定部門兜底處置,力求“事事有著落”。過去一年,平臺共受理訴求230.94萬件,反饋回復率達100%,群眾滿意率達99.92%。
而遍布全市的400多臺“e福州”自助服務終端把便民服務送到“家門口”,借助“e福州”APP,市民還可以“足不出戶”指尖辦事。
典型示范
陽光社區:長者食堂幸福長
茶亭街道陽光社區的老人在長者食堂享用午餐。記者 鄭帥 攝
中午11點半,走進臺江區茶亭街道陽光社區長者食堂,長者窗口內魚香肉絲、香菇雞肉、燜豆腐等菜品色香味俱全,透過玻璃還能看到“全副武裝”的廚師在后廚忙碌,就餐的老人排隊取餐。
去年開業以來,陽光社區長者食堂深受好評,60周歲以上的臺江老人只要花10元,就能吃上“一葷兩素一湯一飯”的優惠營養套餐。“我們老兩口退休在家,子女又不在身邊,每天都要為吃飯發愁。現在有了長者食堂,離家就幾分鐘,有魚、有肉、有蔬菜,我感覺很幸福!”家住華信花園的林明玉和老伴豎起大拇指點贊。
據了解,陽光社區有24個小區7188人,其中60歲以上的退休老人有2463人,不乏孤寡、獨居、高齡、腿腳不便等特殊困難老人,做飯、吃飯成了他們生活中的難題。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我們充分發揮黨建共建優勢,在聚春園、鼎廚等餐飲企業的大力支持下,創辦兩家長者食堂,針對行動不便的老人還可提供上門送餐服務。”茶亭街道黨工委組織委員林曉芬表示,將繼續擴大長者食堂覆蓋面,就近在老舊小區開辦食堂,讓老年居民享受“最后一百米”服務,以多樣化的助餐服務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能夠樂享美味、安度晚年。(記者 葉欣童)
戰峰長租公寓:新生活“U厝”造
戰峰長租公寓。記者 葉義斌 攝
紅白相間的外墻,彰顯年輕潮流;定制齊全的家具,確保拎包入住;社群空間密布,工作生活全搞定……春日的暖陽下,U厝長租公寓·戰峰店即將迎來首批住戶。
筑得黃金巢,方迎鳳凰來。作為全市首個由國企投資、建設、運營的長租公寓,U厝長租公寓對標年輕群體,提供430套租賃住房,為廣大在榕打拼的青年送上高品質的租住生活。
信步走進一間住房,映入眼簾的是精心挑選的宜家全套家具。床鋪、桌椅,基礎家具一應俱全;電視、空調,智能家居打造品質生活;衛生間、陽臺、廚房一應俱全,關上門來便是一方舒適溫馨的快樂天地。
在此基礎上,U厝長租公寓還大力提升服務品質:引入小米智能家居,打造“一鍵開啟”專屬回家模式;專屬管家24小時提供服務,讓你入住無憂;更有線上平臺與線下服務終端串聯,全面提升租住與服務體驗。
據悉,為滿足青年創業者的需求,U厝充分利用社區公共區域,打造社群空間。共享客廳、共享茶室、健身房……形形色色的共享空間將成為青年們工作學習、拼搏奮斗的重要場所。
“目前,長租公寓提供3種租住戶型,月租金低至1320元,足以讓住戶們的生活方便實惠又多彩。”市城投建筑相關負責人介紹。(記者 阮冠達)
點擊進入本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