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設計經驗與營銷實踐,提供有價值的互聯網資訊
發布日期:2022-03-10瀏覽次數:634 來源:高新福州
“別小看這小小的一塊牡蠣殼,市場上售價不到1克重的引導人體骨病缺損再生修復材料要2000多元。”在位于高新區的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內,創始人張其清展示了該公司利用海洋資源等研發的多種具有引導人體病缺損組織器官再生修復、替代的材料產品。
▲用牡蠣殼研制引導人體骨病缺損再生修復材料
用牡蠣殼研制引導人體骨病缺損再生修復材料,用魚鱗、魚皮等“海洋廢棄物”研制醫用縫合線和膠原修復膜,以實現人體皮膚和骨等軟硬組織器官的再生修復,吉特瑞生物依托福州“山海資源”這一原材料供應基地,開發的產品已能適用于口腔、整形、神經外科、五官科、骨科和肌腱斷裂等多個醫用領域。
在吉特瑞成為引導組織再生醫學領域領軍企業的背后,是創始人張其清激情創業、開拓奮進的生動故事。
▲張其清
學而優則創
作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其清長期從事生物材料、組織工程、納米技術等領域的研究,在學術上建樹頗豐。
▲張其清
“在科研一線工作了幾十年,我見證了中國生物醫藥材料行業從建立到興旺發展的全過程。這個領域受專業技術壁壘和企業資金投入限制,與發達國家仍差距明顯。”張其清說。
抱著要將醫用引導組織再生材料研究成果產業化的使命感,2013年,50多歲高齡的張其清走出實驗室,在福州高新區創建了吉特瑞生物。“科學家僅僅停留在發表研究論文階段,是遠遠不夠的!科研成果必須轉化成產品為大眾服務,才有科學價值!”
▲吉特瑞公司
“學研產”先行者
不過,創業的過程并非總是一帆風順。
新型生物醫用材料研發周期漫長、申報門檻高,公司創立初期,張其清曾深受創業手續太多、審批流程繁瑣、多頭跑手續等苦楚。
2013年,張其清到福州高新區參觀,對海西園的規范管理“一見鐘情”,當即決定在這里落戶。次年,吉特瑞生物正式在海西園留創園揭牌。
“福州高新區一站式、保姆式的服務讓人印象深刻,讓我免去了許多與政府部門打交道的繁瑣。”張其清說道。
▲吉特瑞總部效果圖
除了在審批等方面提速,對于張其清想建立研發基地和生產廠房的計劃,高新區也馬上安排、快速落實,規劃了兩塊共約4.55萬平方米的發展用地。
2018年7月,吉特瑞醫用引導組織再生材料生產基地一期項目主體大樓正式封頂,成為高新區在馬排村片區18個項目中首個交地、開工建設和產業化的項目。
“后方穩定”讓張其清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專注于產學研落地。
創業期間,張其清主導研制出了膠原基可吸收外科手術縫線等新品種,并主持制定了我國首部可吸收外科縫線國家行業標準。他還開創了膠原基材料引導組織再生(GTR)新理論和新技術,實現了GTR材料國產化及大規模生產。
▲張其清(右二)與同事進行技術和業務探討
吉特瑞生物也先后承擔“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多個重大項目。目前,公司的醫用膠原膜和醫用膠原修復膜兩項產品已獲得國家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結束了同類產品只能依靠進口的歷史。產品自上市以來,公司銷售收入快速增長,2021年突破5000萬元。
▲張其清(左一)與同事進行技術和業務探討
因為在產學研方面的貢獻,張其清也得以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并入選第四批“國家萬人計劃”,獲福建省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首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第二屆全國中青年醫藥科技之星、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優秀教師和中國醫學科學院杰出貢獻獎及成果轉化獎等超50項榮譽,還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有效候選人。
“科研上水平,轉化上效益”,懷著這樣的信念,下個階段吉特瑞將進一步開拓現有產品市場、研發新技術,繼續為國內再生醫學領域貢獻自己的力量。
以上是由福州網站建設的小編為你分享了"福州張其清:用生物科技,把牡蠣殼變得比黃金還貴"文章,如果你在這方面有什么問題,隨時聯系我們